Some bad and messy thoughts...

What’s past is prologue.

知识无涯,人生有限。

不得不怒喷手机厂商,不会做手机就不要做

旧手机修好了,重新使用后的感受是有些我以为稀疏平常的东西有的厂商就是做不好。

当然新手机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硬件更新,存储更大,还有半小时快充,别的好像无了。

最重要的

Mate 20X 的屏幕好大好爽,打字根本不会误触。相比之下试用的小米 11u 和一加 9 屏幕窄的不行,26 键根本打不了字,更别说小米还有实用性负数的弱智曲面屏了,这年头找个非曲面屏的旗舰机是真难。不过说到屏幕,我找下来发现貌似 Mate 20X 这个巨型尺寸的机器确实好像比较少见。

定制系统

EMUI 的空间利用率很高,没有像 Color OS 一样拉跨的空间利用率。虽然二者都是 5x6 的布局,但 EMUI 的图标位置和间距更舒适自然,Color OS 由于在非常多的地方有莫名其妙的空白,使得观感极差,且图标处于一个非常靠上的位置,而手机是一个使用热点区域在下方的设备,Color OS 却将整个下半部分废弃掉了,多少有点精神问题。

在桌面上,一个文件夹显示九个应用图标,并且展开文件夹之后不是全屏显示,且保持九个应用图标一页,一致性很强。而且由于 EMUI 的文件夹展开后不是全屏显示,因此虽然 Mate 20X 的屏幕很大但单手使用也很顺畅。相比之下一加文件夹只显示四个图标,而且虽然它屏幕不大,但由于文件夹打开后是全屏的,不仅丢失了一致性,而且还让图标处于屏幕的上半部分,又一次远离了使用时的热点区域。这个设计让单手使用变得非常痛苦,而整个 Color OS 的设计都类似于这样,整个就单手用户克星。

桌面可以循环翻页,也没有奇怪的动画 bug,还能定制 HOME 是第几页。调整桌面时,还可以拖动整页。相比之下,一加的 Color OS 我没找到如何定制 HOME 在哪一页,也不能从最后一页翻到第一页,甚至有动画 BUG。当然你也可以说从最后一页翻到第一页可以用 HOME 按钮完成,对此,我只想说:“懂不懂交互一致性的含金量啊?”。

一加的桌面字体没有阴影,且自带字体里没有衬线体。整个对比度就拉跨,不多说了。小屏幕使用个黑体,整个挤在一块,到底懂不懂字体选择啊?

音量控制更精确。我捣鼓了很久都没有弄明白这个 Color OS 的音量和通知设计是什么脑子有病的人才能设计出来。设置里有一个免打扰,开启后实际上短信、电话、通知都会被静音也不会振动,但音量一栏的铃声音量和通知音量都不是 0,且可以任意修改,非常割裂和令人迷惑。设置里的免打扰关闭后,通知的音量关不掉,永远有一小截,除非使用机身的三段式按键调成振动或静音模式,这两个模式下铃声和通知音量会被设置成 0 且不能修改。但三段式按键设置的振动或静音模式会导致电话也没有了响铃。总结了一下就是我无法达到这样的设置:应用通知静音(不想被吵醒)、短信振动(不想错过通知)、电话响铃(不想错过重要事务)。

一加的 Color OS 锁屏码强制六位,我只能说醉了。SIM 卡密码的确认键,无论小米还是一加都在输入框边上且极不显眼,不仅操作不便,而且第一次使用的人还得猜这个确认键在哪。

硬件

指纹识别区域很自然,响应也非常快速,相比之下我用标准姿势放在一加和小米的屏下指纹区域,得等半天才有响应。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人觉得指纹在机身背后不好。机身背后指纹可以让我无论以什么姿势拿起机器,都有多根手指可以触及指纹识别区域,一般来说,食指或中指会很自然地放在识别区域附近,而且响应速度非常快。相比之下屏下指纹基本上只有大拇指能按,而且握持姿势决定了大拇指只能侧着贴上去,可能这个原因导致了识别率和响应速度非常感人。此外屏下的指纹识别似乎不是一直开启的,观察发现貌似是机器姿态变化(如从桌上拿起到手上)之后开启,但这个识别可能是用陀螺仪完成的,有时候拿起来没反应,还要按一下电源键。似乎小米有常驻识别的选项,但会额外耗电,一加没注意。

放置了七天还有 54% 的电量(虽然其中大概只插了两天多的 SIM 卡)。相比之下一加到手第一天充满之后睡了一觉醒来惊奇地发现只有 19% 的电了。我火速关闭 5G 和 120Hz,好像好点了,虽然我觉得息屏之后高刷新率应该不影响耗电。他的耗电页也不显示硬件耗电,也没有耗电曲线,我都不知道是什么鬼东西在耗电。相比之下华为会显示硬件耗电,包括屏幕和移动数据,还有耗电曲线。

华为和小米的音量键和电源键在一块儿,所以我可以用一根指头完成截屏,而一加在其他厂商放音量键的地方放了个幺蛾子的三段式按键,作用是设置二十年前非智能机上根本没人用的“情景模式”,而音量键在另一侧。这意味着我想截屏得动用整只手,还得操心两个手指是不是同时按下了,可以说是非常莫名其妙了。

华为自带的手机壳是圆边,不锐利,非常顺滑顺手,相比于屏幕凸起也不多。相比之下一加和小米的自带壳不仅是尖边,而且相比屏幕凸起非常多,像弱智一样硌手。

摄像头凸起处于正常可接受范围内。小米 11u 的摄像头不说了,笑话一个,外观丑的一笔的同时还影响放置。一加那个摄像头更莫名其妙,除了一大片凸起之外,镜头是单独突出来的,感觉是不想做得更厚。但可能又怕镜头容易摔碎,自带的壳这里凸起来好大一块,非常割裂,我只能说笑了。

软件

一加自带的短信应用可以区分普通短信和通知短信,但令人惊奇的是点开短信应用默认界面是通知信息。怎么,这是看准了国内用户被困在各种各样的骚扰短信里了?

系统自带的“计算器”应用需要电话短信权限,我整个人直接三个问号。

随意给应用图标加白边框。不会做设计就他妈的不要做,根本没有审美一样的。关键是有的需要白边的应用图标如 QQ,在他的某个 Iconset 里反而是没有白边的,这种审美我只能说绝了。

我是一个便签 Widget 重度使用者,但是小米的便签字体根本小到爆,还不能调整大小,配合超小的屏幕根本看不清。一加的便签 Widget 貌似只能显示一个便签,属实有够弱智。

没有广告,没有广告,没有广告。有关闭方法的广告也是广告。说道广告,我就不得不提没见过钱一样的小米,一个新手机他娘的自带七八十个预装应用,卸载都卸载了半天,甚至里面有两个浏览器,还有一个淘宝和一个淘宝特价版,没见过钱咋地?整个机器都是系统级广告我也真他妈服了,我花钱几千块是来看广告的是吧?我观察下来觉得国内厂商也就小米有成为下一个苹果的潜质,调教粉丝有一手的。共同点是先砍掉一万个功能,然后每个功能加上几个操作极为繁琐极为隐蔽的 work around,你没找到就是你不懂用我们的系统。然后小米的全家桶也颇有苹果风范了,加油,我看好你!

总结

一加和小米硬件的工业设计拉跨,定制 UI 和系统自带软件的设计师团队应该被开除,给系统加广告的需求方应该被吊路灯。

华为真好用,华为就是永远的神!我就是战狼!

我不喜欢看个人英雄主义的作品,非常不喜欢。

个人英雄主义的作品往往饱含着理想主义的色彩,它无时无刻不提醒着我,这是现实生活中如何求而不得的东西。

It’s so fucking painful.

如果出现了第一次三观上的矛盾,那么第二次矛盾和第三次、第四次都会出现。

真正理想的关系至少不应该是三观激烈冲突的。

gitlink

我要向世人传播这个充满希望的 Jetbrains plugin:Git Link

安装后在 Keymap 里删除原来愚蠢的 Main Menu/Edit/Copy Paths 快捷键,然后使用 <Ctrl Shift C> 即可一键复制 GitHub hash link。

记得在配置里关闭 remote check 并打开 force HTTPS。

Do what you want

JSON in 6502 Assembly

I was watching TV, and there was a commercial which proclaimed, “It’s time to do what you want!” I replied to the TV, “It’s time to write a JSON parser in 6502 assembly language?” Somehow I don’t think that’s what they had in mind, but the TV is right, I should do what I want.

使命感

不知为何,我总觉得人生来总得带有一些使命感。

这个感觉曾是隐约而不确切的,我一度将它作为我人生的终极梦想:我想将我的思想延续下去,最好的载体是文字、是书籍。

思考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意思的活动之一。总有一些东西被思考出来,将它们遗忘、丢弃掉是很可惜的。

保持创作,传递思想。

这似乎比单纯的生物本能——传递基因更有意思,也更有意义。我觉得这应该是每一个智慧生命的使命,也是智慧本身的特性。


人充满了精力的时间有多长?

我不记得这个问题是在哪一天的深夜迷思中被我发掘,但自从它完整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的那天起,我对一直以来隐隐约约的使命感仿佛有了一点更明晰的认知。

我比较悲观,于我个人而言它截止于四十岁。四十岁之后,我认为身体状况等因素会处于一种“不可预知的状况”。很难说那时我是否还有充足的精力和热情去做一些事情——虽然我时常把“保持热情”这词挂在嘴边。

当把生命的尺度划到 40 为止时,许多事情都变得急迫起来:迫切地感到个人价值需要立刻开始实现,而不是浪费时间在求生存、求物质上。

这或许是我当前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苦短。


当时间变得紧迫,“使命感”仿佛也自然而然地不断回响:人生即将结束,我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有什么东西可以证明我存在过?我的思想能否延续下去?

这仿佛逐渐成为了我一切焦虑的根源:我的人生业已过半,但似乎总在不断地虚度中流逝。我的所有活动都可以称得上是兴趣使然,但没有任何可以证明我的存在性的有价值的事物诞生。对于这个世界而言,我甚至不是一个过客,我只是一片落叶。

我的使命达到了吗?世界有因我而变得更好吗?我能使世界变得更好吗?

或许没有、或许不能。

当然我也深刻地知道平凡才是人生的常态,能够在历史中留下痕迹的人少之又少。纠结于此,病态地渴求证明自己的存在才是错误的。

当然这不妨碍我做梦。人嘛,总是要有点理想的。

我也许不能成为太阳,但至少我希望能留下一簇微小的火苗,哪怕它只能照亮一个人。

保持创作,传递思想。

写代码有意思在哪?

这个问题突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也许是因为智力游戏本身就是有趣的。

We need semantic diff.

发现一个很好玩的玩意:scc

它可以在 count lines 的同时计算一个项目的估价和人力。

kubernetes 为例:

Kubernetes

它认为 Kubernetes 价值接近一亿美金的开发费用,需要 78 个月(折合 6.5 年),且需要 110 人来开发。

在我看来,这三个数字惊人的精准。

etcd 则是 740 万美金,29 个月,23 个人。这个数字也是相对准确的。

于是我拿去给我自己的几个项目试了一下……

好家伙,写了半天的 600 行项目价值 2 万美金,耗时 3 个月和 0.5 人力(折合 1.5 人月)。

再算了一下我的上古老坑,几万行的项目,42 万美金,10 个月和 3.7 人力:至少人月部分和我的估计差不多。

顺带一提,第一次统计时我遗漏了 packages 目录下的 xml 文件,导致项目价值 750 万美金,29 个月,23 个人——哈哈,比 etcd 还值钱。

价值一个 etcd 的 xml 文件,微软,你好强大!

价值一个 etcd 的 xml 文件,微软,你好强大!

图一乐。

IDE 终于更新了点阳间 feature:

Highlight in Comment

Related Article

我从不推荐任何人阅读社会新闻——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阅读社会新闻除了添堵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哈哈,根本就是若饭的问题。

Soylent 可可味好喝!还要喝!

The Essence of Learning

学习的本质不是已有什么,也不是想有什么。

学习的本质是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除此之外的一切,对于学习而言都是无关紧要的。

在第一次尝试若饭之前,我心里想的是,吃饭确实没什么意思。

吃了之后,我觉得饭真是太好吃了。

戒咖啡从现在做起。尤其是空腹喝咖啡,简直是在慢性自杀。

Impossible Trinity in Development

一个开发人员只能从下列三个目标中选择两个达到:

  • 高代码质量
  • 高开发速度
  • 低工作时间

当然在实际工作中,基本上高开发速度是必选的(类似于 CAP 的 P)。所以高代码质量和低工作时间只能二选一咯。

在准备投入心血的个人项目上,它又反了过来。个人项目往往投入的时间比较少,而代码质量很重要。这就导致了许多个人项目开发龟速。